九十年的铅字灰纸,是新闻的名义
2020-02-05 10:21:37??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责任编辑:肖月青 肖月青 |
从1929年复旦新闻学系独立建系以来, 在一代又一代复旦新闻人接续努力下, 得风气之先,立时代潮头, 始终走在行业发展前列, 堪称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排头兵。 特别是理论创新与教育革新双轮驱动, 不断刷新记录, 创造了新中国新闻教育事业一个个历史性“第一”。 成就来之不易,道路并不平坦, 未来也不会一帆风顺。 就像百年来中华民族谋求复兴伟业的奋斗征程一样, 复旦新闻人在波峰浪谷中穿行, 在困难挑战中前进, 一路悉心劳作,风雨兼程, 将事业一点点做大, 犹如一棵小树苗,成长为今天的参天大树。 我们将继续努力 今年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系)创建九十周年,老师们商量策划出版一套教授学术丛书,为这个特殊的日子送上一份特殊礼物,表达对学院的崇敬和热爱。 九十年,新闻学院人才济济,俊杰辈出。教学与科研传承有序,底蕴深厚,著述丰赡,成就卓越。这套丛书选取的是目前在任的十五位老师的作品。老师们以对职业的敬畏与尊重,反复甄选书稿,精心修订文字,意在以一种质朴而庄重的方式,向九十年的新闻学院致敬。 作为学院一员,回顾历史,与有荣焉。我们这个被誉为“记者摇篮”的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崇尚新知,治学严谨,站立时代潮头,引领风气之先,创造了诸多第一:老系主任陈望道首译《共产党宣言》全本,创办了中国第一座高校“新闻馆”;新闻学系第一个引入了公共关系学科,发表了第一篇传播学研究论文,出版了第一本传播学专著,主编了第一套完整的新闻学教材,创建了国内第一家新闻学院,在国内第一家开设传播学全套课程,建立了国内首个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第一家实现部校共建院系……在各个历史时期,新闻学院为中国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为中国新闻事业的进步,不断贡献非凡力量。 九十年是历史长河一瞬,但对新闻传播学科来说,其变化之巨是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比拟的。从铅铸火炼报纸印刷,到无像无形空中电波;从五彩缤纷电视屏幕,到无处不在互联网络;从无远弗届移动终端,到不可思议5G传奇。科技进步驱动新闻传播学科迭代更新、飞跃发展,令人目不暇接。这套丛书力图从一个侧面展示新时代新闻传播学研究的进展,探讨未来新闻传播学科发展趋势和走向,回答新闻传播学理论和实践的紧迫课题。 大家知道,长期以来有“新闻无学”的说法,这种说法并不科学。与其他人文社会学科如哲学、历史、文学等相比,新闻传播学是近现代产物。实践探索、学术积累、研究成果都不够丰富、厚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传播学术大厦的构建还在进行之中,已经完成的工程也还在完善之中。但不能否认,新闻传播学是当代新兴文科发展最快、影响最大、应用最广、前景最为明亮的重要学科,没有之一。如信息产业方兴未艾一样,新闻传播学很可能成为这个世纪独步一时的最前沿学科。 我们看到的这部教授学术丛书,规模不算很大,涵盖的方面也是有限的。但我们从中看到了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们不计功利的良好学风和独立思考的学术追求。特别是,老师们以海纳百川的胸怀与视野,从不同方面努力回答了基础和应用、理论和实践、传承和创新等诸多与时代切近的问题,令人读后启示颇多。 首先,新闻传播学具有高度应用价值,但不意味着这个学科发展可以离开牢固基础。不能把新闻传播学教育看成是一种简单的劳动技能或专业培训,其背后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学科交叉的庞大学术体系。这也决定了只有把新闻传播学的基础夯实,才能不断增强其应用价值和效能。缺少体系性就没有专业性。其次,理论来自实践,而实践在理论指导下才能得到提升。未经过梳理的实践,有时可能就是一团没有头绪的随想,或者是一堆杂乱无章的感觉。只有通过系统、科学的理论研究,才能对事物规律性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这个意义上讲,新闻传播学是一门科学,是有学问的。再次,新闻传播学一以贯之的守正之路,就是要促进人类社会的和平友好、文明和谐、向善进步,新闻传播事业担当的使命不能变,也不会变。同样地,新闻传播学又是一门崭新的学科,必须回应互联网时代的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课题,这是一个应该构建新闻传播学新高峰的大时代。 掩卷沉思,眺望未来:从大地重光的拨乱反正,到实现民族复兴的新时代,由业界到学界,由采写编评到教书育人,经历了我国新闻事业蓬勃发展的四十年,更感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回望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教育光荣历史,阅读老师们呕心沥血的学术新作,自问:一个人一生能够做多少事?很有限。无非是培上几锹土,添上几块砖。个人作用远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大,但一代一代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师生累积起来的知识和力量,可以为后人留下一份丰厚的精神财富。我们将继续努力! 本文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学术丛书总序,作者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本文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学术丛书总序,作者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米博华) 推荐阅读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学术丛书 丛书编委会 主 任 米博华 委 员 米博华 张涛甫 周 晔 孙 玮 李双龙 杨 鹏 周葆华 朱 佳 洪 兵 张殿元 丛书书目 陈建云《论史衡法》 刘海贵《新闻实务随想录》 马 凌《俯拾即是》 张涛甫《转型与在场》 周 笑《新媒体的自画像》 沈国鳞《旧识新知——全球化下的传播比较研究》 廖圣清《传播与中国受众》 孟 建《传学的哲思》 曹 晋《传播的交叉分析:政经与性别研究》 黄 瑚《新闻与传播论衡》 童 兵《新世纪新闻的球探体育比分:与思考》 张大伟《出版业的核心与边缘》 张殿元《无形的广告:消费主义、文化宰制和权力关系》 朱春阳《中国媒体产业20年:创新与融合》 院庆书展信息 九十年的铅字灰纸,是新闻的名义; 解尘封的讯息文稿,是新院的丰碑。 纸笔无声,待你发声传情。 光阴回首新闻间,历久弥新薪火传。 穿越荣耀与艰辛的岁月, 待你做这场回忆的引路人。 食指到拇指的时代, 新闻如何应对时代的激流汩汩? 多国智慧,教育传播,待你来见证。 九十年风雨更见故人真心,绿鬓霜华, 在新闻中铭刻的青春和热血,待你来倾听…… 今明两日(即11月1日、2日),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学术丛书及新闻学院教师近五年教学科研著述成果专场图书展览在复宣酒店一楼大堂举办,欢迎大家前往赏阅。 (来源: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复旦新闻青年)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