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探体育比分_篮球比分直播-投注官网

图片

篮球比分直播_球探体育比分-投注官网

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一周热评 > 正文
学者接课题勿“过量”
www.fjnet.cn?2009-04-24 09:42? ?来源:解放日报    我来说两句

  近日,一位知名经济学者因署名论文存在抄袭,被全国通报,被高校免职,他主持承担的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也因此撤销。平心而论,这位学者还颇有学术造诣。他曾主持完成国际合作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市级重点项目41项,参与研究的其他各级项目更多。

  除了教学、行政、社会兼职等工作任务,每年都接手、攻关、完成两三个大课题,这样的“多产学者”、“多栖学者”不在少数。其中一些人,因课题接得太多、时间赶得太急,个人无暇兼顾,便“转包”他人撰文、自己随意署名,由此也埋下了抄袭、作假等学术不端的祸根。

  要切实解决这些问题,还需从制度层面入手,适当限制学者的课题承接量,以保证课题完成质量。这也是对学者个人的“可持续发展”负责。

  一般而言,课题项目招标最看重申请人的学术资历和相关研究水平,不太考察他正在承担多少个其他项目。但依我鄙见,申请课题项目时,也应如实申报自己现已承担的全部课题量,尤其是重大课题数量及时间跨度。对此,课题项目的招标方可以进行核实,判断这位申报者是否适合再承接新的课题。有时,纵然申请人学术水平高超,但如面临“多线作战”,招标方也应不再受理申请,或建议暂缓申请。

  现实的学术生态环境,往往存在不尽合理的“马太效应”———手中已有的课题项目越多,各方分配给他的新课题项目也越多。但所谓“能者多劳”也是有极限的,一旦超越了极限,某些学术准则不坚定的人就可能采用非科学、非道德的方法,最终背离当初设定的课题目标。因此,当前很有必要进一步完善课题申请方式,形成一套新的审核与约束机制,避免学者无限量承接课题、粗制滥造,提前预防学术违规发生。(徐瑞哲)

(责编:刘宝琴)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