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爱情故事》是赵本山“乡村爱情”系列作品的第三部,自2010年篮球比分直播:央视黄金档首播以来,一个月内已在各地方台铺开。赵本山不仅是这个时代的出色演员,而且还是一位商业奇才。他的小品节目和电视剧,通常以“系列作品”的面目出现,这是商业时代最常见的一种品牌统治术。如何让这些东拉西扯的娱乐产品,沉淀为一种反复缠绕人心的文化编码,从而获得与日俱增的市场价值,显然赵本山对此得心应手。
在感叹赵本山商业技法之精湛的同时,笔者也注意到,有论者对《乡村爱情故事》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乡村爱情故事》跑题万里,与“爱情”有啥关系?确实,《乡村爱情故事》中的爱情主题已经被各种纷繁的言说欲望肢解,它由温泉度假村、果园、豆奶制品厂、雪佛兰小轿车、村主任的角逐以及见缝插针般的植入式广告构成。
尽管是一部离题的乡村爱情剧,但我还是饶有兴致地在电视机前看完每一集。我相信那些热衷于宏大叙事的知识分子,包括那些“三农”问题专家,是没有时间和闲情来看这部电视剧的。但我以为这部电视剧是中国农村社会的一个文化标本。长期以农民形象娱乐大众的赵本山,在他身陷“广告门”的历史关口,又以他的电视镜头提醒我们关注到一个重要的时代细节——商业下乡。而一位蜚声全国的“文化农民”身陷“广告门”,恰恰是一段关于“商业下乡”的隐喻式叙事。它表明商业无孔不入,在完成对城市的全面改造之后,又在转身下乡,浸润着农村社会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
在《乡村爱情故事》中,尽管象牙山村依然是一个亲戚里道的熟人社会,但我们已经看不到传统农村社会的生活镜像。一座散发着商业美学光泽的温泉度假山庄,是城市休闲消费延伸到农村的产物;一片按照现代农业技术标准化开发出来的果林,是对商业时代新田园美学的讴歌;一家快速扩建的豆奶制品厂,则是得益于上海企业的商业化支援;一台反复植入广告的品牌小轿车,显示了来自上海的这家汽车公司对挺进农村市场的勃勃野心。最后我们发现,即使是剧中有一搭没一搭的乡村爱情,最后都归结为“商业下乡”的隐喻叙事:远道而来象牙山村创业的上海潮人都在这个乡村扎根了。
剧中最无厘头的情节则是关于村主任职位的角逐。患有口吃症的刘能副主任在主任空缺的情况下阴差阳错地获得了“主持工作”的机会,这位看似有生理缺陷的第一副主任对于“商业下乡”时代的乡村政治有着超常的敏感性。他提出了文化治村的思路,因为文化代表着形象,形象决定着影响力,影响力就是钱。制造概念和声势以生钱,这是屡见不鲜的商业手法。笔者身在省会城市,却时常耳闻遥远的乡下老家传来捷报:某某村干部如何出奇制胜引进巨贾投资,某某挂职干部又如何巧立项目向上头争取了一笔巨额拨款。
《乡村爱情故事》对“商业下乡”的素材撷取,不应被那些致力于“三农”问题研究的知识分子忽略过。它提醒我们在未来一个中时段内中国社会可能发生的剧场转移——商业下乡。经济学在解释这场转移时或许会显得无能为力,因为“商业下乡”远不是在物质层面上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那么简单。它将从根本上重塑农村社会的精神世界,并与两千多年根深蒂固的家国意识形态形成尖锐的对峙。
- 2010-02-23《乡村爱情》PK国家法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