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故宫博物院主办的《紫禁城》杂志日前在官方微博晒出一组高清故宫“穿越照”,配文字称“大故宫穿越剧”,引发了网友的极大兴趣。这组“穿越照”共9张,均为手持当年清朝人物的照片与今天同一地点的部分背景重合,从而拍出新照片,使得清宫旧照的景象与现实景物衔接得“天衣无缝”,古代与当代看似有机地融为了“一体”。按照《紫禁城》杂志编辑,也是“穿越照”创意提出者任超的介绍,“这样结合比单独看历史更有内涵”,意在能让游客通过古今对比激发想象空间,感受更真实的历史。现在来看,收到了预期的效果。网友纷纷发言,认为“很奇妙的感觉”、“历史的沧桑感油然而生”等等,可资印证。 当然了,网友也擅长或曰特别喜欢于正常的事情中,找到另类的乐趣。这不,其中一张老宫女在储秀宫的照片,又被他们调侃了:“倒数第二张明明是郭德纲嘛。”“容嬷嬷,是你吗?郭德纲,是你吗?”这显然意味着,照片中的人物与那位“非著名演员”有“撞脸”的意思,猛眼看去,还真的有几分相像。对此,官微并非一本正经地更正,而是以卖萌的口吻回应:“倒数第二张不是容嬷嬷!不是!就不是!”、“倒数第二张不是PS的@郭德纲”。一来二去,既据实而答,又互动得妙趣横生。 找乐归找乐,我们在乐过了之后,还是应当回归故宫“穿越照”的本意;或者再进一步,其举措的意义倘能升华何妨升华之?因为在我看来,故宫“穿越照”正有升华的空间。这些取材均源自清宫旧藏的照片,能和现实“天衣无缝”地对接,至少表明照片上那些宫殿、亭台、假山、门楼乃至树木,差不多上百年了,仍然保留了原貌。早几年,新华社记者王军有部轰动一时的著作叫做《城记》。该书以五十多年来北京城营建史中的历次争论为主线展开叙述,其中又以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为重点,涉及了著名的“粱陈方案”、“大屋顶”建筑、城墙古建和旧民居的拆除等历史事件。与故宫“穿越照”类似的是,书中将北京城内城那几座永远消失了的城门,用数字合成的方式与现址进行了对接。这一比对,说“天衣无缝”的话简直奢侈极了,不仅无缝可寻,而且将旧时雄伟壮观的城门置于现在的地点,看到的景象已经惨不忍睹! 所以我想,故宫“穿越照”这类的做法,未尝不可以视为一把标尺,衡量历史建筑的保护状况。如果我这个设想成立的话,那么是否就可以这样认为,对历史建筑而言,旧时景象与现实景物越是衔接得“天衣无缝”,说明它被保护得越是完好,无论是主观因素还是客观因素的作用使然,总之是在昭示着这种传承不仅没有中断,而且保护得纯粹。我们有不少“历史文化名城”,这些年“老××(城市名)”影集也出了不少,何妨受故宫“穿越照”的启发,拿出来和现实比对一下?如果也能做到“天衣无缝”,该是一种怎样值得骄傲的惊喜! 这两年,两岸故宫在开发纪念品上“脑洞全开”。去年台北故宫推出的“朕知道了”胶带,赢得游客的热捧,其实那只是台北故宫4000余种纪念品中的之一。如今,北京故宫也推出了“朕就是这样汉子”纸扇,还有朝珠耳机、故宫顶戴花翎官帽伞等创意产品,目不暇接。现在,“穿越照”应当算是一个新品种,把貌似“已死”的藏品“盘活”,使博物馆生成出自己独特的“产业链”。顺便说一句,《紫禁城》杂志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杂志,无论选题、文字,还是印刷、装帧,多次在微信朋友圈里推荐。诚然每期也辟有“镇院之宝”的专栏,但它展示的主要还是寻常藏品,从寻常藏品中再现历史。这也就是说,他们推出故宫“穿越照”,并非偶然。 |
相关阅读:
- [ 10-24]故宫文创“脑洞大开”让文化更生动
- [ 10-24]乐见故宫文创产品“脑洞大开”
- [ 10-24]“卖萌”让故宫离我们更近
- [ 10-13]期待故宫的有效“建筑管理”
- [ 09-29]谁人敢在沈阳故宫前建“金水桥”
- [ 09-14]故宫错峰参观不妨学学卢浮宫
- [ 08-05]保护故宫 不妨从“限流”开始
- [ 07-14]公众为何会认为故宫“有宫无宝”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jjjtsb.com 篮球比分直播: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