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丐”是一种精神缺钙 司马童 现实社会中,尤其是普通朋友间,正常的红包文化,只有主动自愿的“送红包”,而不应过多出现死乞白赖地“讨红包”。有人或会辩解,“讨红包”是戏讨和假讨,仅仅是换个方式的玩笑说法而已;那我则要反问一句:在浑水摸鱼的圈里和群里,你能分辨出谁是“假戏真做”和“另类强索”么?所以,正确的理解应该是,任何事情一旦过了头和过了火,即使原本的“戏讨”或“假讨”,也会有意无意地滑向不劳而获的“真讨”边缘。 说“互联网+丐”是一种精神缺钙,是因为当一些人看到了有利可图,渐渐认同并混迹于“网络丐帮”,其实便成了对负能量的视而不见与推波助澜。而人们自然也能想到,真正自律自醒的网络社交者,出于“珍惜羽毛”的考虑,是不太可能屡次三番、习以为常地多玩那种“红包乞丐”的庸俗游戏的。 [详细] 对红包“乞丐”现象还需理性看待 孟木二梓 实际上,红包所以能引爆网络成为亿万网民狂欢的一场娱乐盛筵,关键在于红包承载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和祝福,在于迎合了人们对亲情、友情的看重和表达,在于人们都把发红包、抢红包看作亲朋好友之间情感互动的一种娱乐游戏,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人陷入到发红包、抢红包的狂欢之中。 对于红包“乞丐”现象,我们还是理性看待为好,如果你不想和他玩这个游戏,就置之不理,一笑而过;如果你想和他互动,不妨给他一个红包,同时再向他索要一个红包,这样岂不是更能令朋友圈内其乐融融。 [详细] 在节日“红包乞丐”泛滥中反思日常人际 林旻煜 在传统认知中,红包往来通常只限于关系较为亲近的亲友间,而今借由微信红包扩散到全体微信朋友。如果抛开蝇头小利的利益考量,也足以反映如今的人际关系,在人际淡漠的语境下,不少孤寂的内心其实还是很渴望与人交流、聊天,多交几个朋友的,节日里诉诸讨要红包是不显得唐突的途径之一。 网络社会,造就了太多事物的异化。熟人间的红包拿到陌生人间流行了,这足以说明微信红包的泛滥也有大家现实人际孤单、无法排遣的因素。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很需要抱团取暖和必要的倾诉。在现实和精神需要间,即使没有微信红包,相信也会有其他事物来替代承担其这部分功能。 [详细] ? |
相关阅读:
- [ 09-29]对红包“乞丐”现象还需理性看待
- [ 09-29]在节日“红包乞丐”泛滥中反思日常人际
- [ 09-25]“建议价”红包是对“礼仪”的一种强奸
- [ 09-23]“学生微信发红包”新型攀比要不得
- [ 09-16]红包知多少
- [ 09-08]“收500元红包被免职”需要常态化
- [ 09-02]“大肆”收受红包贿赂仅受纪律处分?
- [ 08-20]公交“红包”摇来的乘客靠什么留住?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jjjtsb.com 篮球比分直播: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