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机器人来了,机器人教育准备好了吗
2015-10-27 16:56:4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机器人将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 作为运用到教育教学过程实践的一种人工智能,教育机器人既能辅助教师教学,又能参与教学管理,一定程度上,正如报道所说,实现了师生的双双“解放”。教育技术手段的不断革新,助动着教育改革与创新,有着积极的时代意义。 教育机器人研发推广方北师大校长董奇表示,今后会在福建投入更多资源,在智慧教育教学模式探索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在第二代机器人量产后,将逐步向全国中小学进行推广。可谓雄心勃勃,颇堪嘉赏。尽管,目前在欧美发达国家,机器人融入学校教学已成为普遍现象,但我国却又很大的不同,推广教育机器人不能无视和离开机器人教育的国情土壤。 一个问题不容回避,那就是教育机器人貌似如火如荼的推广态势,与当前国内中小学机器人教育的总体状况,很不相称。有研究表明,我国机器人教育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一者,在教学规划设计方面,不仅小学和初、高中机器人教学分阶段目标的划分不够明确与合理,而且教材区分度低、特色不强,多属“产品说明书”或“用户指南”,缺少课程与教学专家的参与指导。二者,在产品方面,缺少规范生产标准体系,互不兼容,开放度低,适应不同学段性价比高的教育机器人产品很少。 教育机器人,也即机器人老师;机器人教育,则是学习机器人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二者有着天然的有机联系,很大意义上,后者是投入,前者是产出;后者是原因,前者是结果。如果不正视机器人“推广”与“教育”几近两张皮的问题,只是教育机器人推广轰轰烈烈,而机器人教育波澜不惊。如何能说得过去,又怎能面对尴尬。当此情景,该喜还是悲? 进一步说,当前教育机器人的推广主体,主要限于教育机器人研发生产的企业,其对机器人教育的贡献无疑值得肯定。但是,如果在教育机器人和机器人教育之间没有更多教育行政力量、教学研究机构的更广泛、更深度参与与协调,并努力在二者之间做好调谐与平衡,即使教育机器人有朝一日真的普及了,意义和价值又有多大? 短评 “机器人老师”会否让教育变成机器人? 教育是特殊行业,可以接纳机器人老师,但不能过度依赖。在晨读中、监考中、阅卷中,实际上是老师和学生的一种互动。而且,“真老师”和“假老师”还是不同的,机器人按部就班,“真老师”头脑灵活。在交流中才能更好培养师生感情,触摸学生心理。而且,教育事业最怕的就是像机器人一样的死板和教条。机器人过度介入教育,教育创新就如同机器人一样了,培养的学生也就很可能成为机器人。(郭元鹏) 不必对“机器人老师”过度忧虑 冷冰冰的“机器人老师”,与一个活生生的真正的老师相比,其给学生的示范作用,一个仍然是机械、重复、生硬的机器——哪怕机器人有了人类制造的“类人外衣或皮肤”。而教育中的一大重要功能,就是教师的示范、榜样作用,这也是“机器人老师”永远无法完成的工作。老师的一言一行、一笑一颦;幽默风趣、人文情怀;因人而宜的教育、随机应变的辅导;眼神与眼神的对话,心灵与心灵的交流……这些,“机器人老师”不可能做到。更无法通过技术的完善,来真正弥补这一机器人天然的重大缺陷。(陈怀瑜) 切不可盲信“机器人老师” 科技对人类发展进步有着深远影响,智慧学习与机器智能在未来或许真的会成为社会主流,但掌握智能技术与让机器取代人类活动、取代教师角色却是两个不容混淆的概念。教育教学领域当然离不开高科技,但并非所有高科技都可以在什么领域随意运用。机器人可以将手伸到人所难及的地方,比如太空比如深海;也可以用在生活中,比如分担教师的部分工作,但其工具性是永恒的,因而注定其顶多只是类似于计算机的教学辅助手段,不可能也取代不了人脑。 对于热衷在学校推行机器人教学者,可能还有个未说出的理由,就是与国际接轨。确实,目前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机器人融入学校教学已成普遍现象。与国际接轨是好事也是大势,但在接轨前首先要看清国内教学环境和国情的差异性。盲目效仿,乃至无条件照拿照搬,理由再高大上,都让人感到别有用意,难掩披着科技幌子搞商业宣传噱头的嫌疑。如此,谁要是全信了“机器人老师”的本领,谁可能就真的上了它的当。(晴川) |
相关阅读:
- [ 09-29]找准“机器人革命”中的广州定位
- [ 08-21]机器人来了
- [ 08-11]对机器人,我们应关注什么
- [ 08-04]人形机器人提示人类存在的意义
- [ 07-31]智能机器人≠人类终结者
- [ 07-07]机器人杀人?你想多了
- [ 05-22]影史中的机器人从哪来?
- [ 05-21]万一机器人控制了人类,怎么办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jjjtsb.com 篮球比分直播: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