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控烟还有漫漫长路,但以往的控烟举措,不只完成了烟草社会危害的普及,也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公共关系中的群己界线、人我关系,确立了新的社交礼仪。】 5月31日,第二十九个世界无烟日到来。长久以来纠结中国社会的“控烟”讨论,又将搅动舆论场。 从签署加入WHO《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到《公共场所控烟条例》征求意见稿出台;从新烟草消费税的实施,到“北京最严控烟令”的面世;从“影视剧烟草镜头监控”到“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近20年来,拥有3亿多庞大吸烟人口的社会几乎是在“立体化”地推动控烟进程,综合运用了立法、行政、经济杠杆、舆论引导等多种方式,一路闪转腾挪、踉跄前行。 正如媒体上持续讨论的一样,各种禁烟手段都遭遇了一些困难。立法在公共场所控烟,一般会遇到监督难落地、执法难覆盖的问题;调涨烟草税价,因幅度过小对烟草消费行为的影响十分有限;领导干部带头禁烟,引起了“如何监督”的舆论困惑;控制吸烟协会给烟草镜头过多的影视剧“颁发”“脏烟灰缸”奖,以示警示,却有评论批评其“或逼出艺术虚假”。此外,围绕控烟,各个利益群体之间的博弈也依然激烈,烟草企业在增加警示包装上的“不情不愿”,吸烟群体与控烟专家在公共场所应否设置吸烟区的博弈,都让很多人对无烟社会的实现抱有焦虑。 控烟确实没有毕其功于一役,但不得不说,这些手段还是提升了整个社会“观念的水位”,让“控烟是正义的”“无烟是正常的”成为一种常识和共识。从前,烟酒待客是一种民俗和人情,酒吧、饭店等公共场所被认为是吸烟的娱乐场所,吞云吐雾和互敬香烟被看作正常的社交礼仪;现在,正规的社交场合已经很少看见敬烟的场景,不在不吸烟者、尤其是不在老幼面前吸烟逐渐成为礼貌,甚至,是否遵守公共场所的吸烟规定,也潜在地成为了判断一个人素质的标准。 两个最新的调查数据可以在宏观层面支持这种日常观感。一是,去年无烟日央视旗下“中国城市居民调查”公布的数据显示,过去10年间,我国的吸烟率下降了7个百 分点。二是,日前北京市疾控中心和中国控烟协会青少年控烟委员会联合发布报告称,近10年来北京市中小学生尝试吸烟率、现在吸烟率均呈下降趋势。可以看到,多样的控烟措施经过持久发力,已开始深度雕刻社会。 规则产生文化,而文化一旦成形,就有着更持久和绵密的影响力,抵达单纯“禁”与“控”不能抵达的地方。中国控烟还有漫漫长路,但以往的控烟举措,不只完成了烟草社会危害的普及,也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公共关系中的群己界线、人我关系,确立了新的社交礼仪。这肯定会反过来推进控烟进程,让“不吸烟”最终成为一种文化。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jjjtsb.com 篮球比分直播: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