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备受社会尤其是文学界关注的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提名作品公布,葛亮的《北鸢》、孙惠芬的《寻找张展》、梁晓声的《人世间》、刘亮程的《捎话》、李洱的《应物兄》、徐怀中的《牵风记》、徐则臣的《北上》、叶舟的《敦煌本纪》等10部作品名列其中。 基于此次获得提名作品及作家情况,从作家地域分布来看,东中西部作家均有作品入列,可见茅盾文学奖作为当代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其全国性视野和观照点不言自明,特别是西部作家作品此次尤为抢眼,新疆作家刘亮程《捎话》和甘肃作家叶舟《敦煌本纪》的入列,尽显“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西部文学发展态势积极、名家名作越发璀璨夺目。当然,这两部作品之所以引人注目,或许跟作者着眼地域文化的深度挖掘和文学呈现密不可分。 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每位小说家都有属于个人写作的“根据地”,而这一“根据地”正如批评家谢有顺所认为的,既可能是地理学意义上的,也可能是精神学意义上的,小说家唯有扎根于自己的“根据地”,才能让自身所拥有的经验和材料有足以发挥或成长的空间与可能。对当代国人来说,敦煌早已不再只是一个地理意义上的现实存在,更是一种精神和文化意义上的特定符号和独特空间,甘肃作家叶舟以小说笔法为敦煌立传的鸿篇巨制《敦煌本纪》(上下卷)就足以体现这一点,其讲述的便是20世纪上半叶发生在甘肃敦煌大地上的一系列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换言之,地域文化对作家创作的影响是与生俱来的。对创作本身而言,对脚下甘肃大地的熟稔与彻悟不仅是作家叶舟生活的起点,也是其独特性的落脚点,当然更是其文学构思与创作的“源头活水”。 当然,若从作家代际这一层面出发,此次10部提名作品当中,老中青作家作品兼而有之。一方面,有老一辈作家作品位列其中,如军旅作家徐怀中、知青作家梁晓声,一位“20后”、一位“40后”,他们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可称得上是当代文坛的“常青树”;另一方面,又有近年来活跃于文坛的徐则臣、葛亮等青年作家的作品上榜,有力地呈现出新时代青年创作群体的蓬勃朝气和青春力量。相比上一届茅盾文学奖10部提名作品中仅有1部出自“70后”作家,这一届的“双响炮”不仅体现出茅盾文学奖重视和关注当下青年创作群体的文学成长、时代情怀以及他们未来创作的走向,更说明了青年作家经过多年的历练业已在文坛崭露头角,且表现不俗。 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曾停下,文学事业发展更要后继有人。当今社会的文学生成越发离不开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青年作家,他们以其独特的时代触角和对社会生活的感知力让当代文学越发生机勃勃。青年作家同样是最能感应时代脉搏的文学创作群体,他们在融入现代社会生活的同时,深受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多重影响,青年作家的先锋性、表现力以及突破力的“更新换代”体现在他们对文学语言的努力开拓和不懈思考,体现在探索当下文学的多种可能和打破固有创作范式之上。不可否认,青年创作群体已然成为中国文学未来可期的中坚力量。 更进一步地说,青年作家这一创作群体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被社会认可和万千读者接纳,关键在于他们所表达的文学主题同样具有深刻而独特的现实意义,不论徐则臣的《北上》还是葛亮的《北鸢》均以年轻的眼光聚焦于时空的高处,透过历史的迷雾去体味或探寻人的种种境遇和某种社会性存在,旨在激起时代与万千读者的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当然,青年作家们并非一味地去追求为了个性而个性的“另类创作”,而是在纷繁复杂的当下社会中敏锐地捕捉到主流价值观的表达需要,而这对于青年作家这一创作群体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时代精神与使命担当,而这也是青年创作群体越发具有创作优势和不竭动力的根由所在。 (作者:张凡,系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jjjtsb.com 篮球比分直播: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